top of page
作家相片曾氏職涯諮詢

還在工作的,這篇寫給你 IV

已更新:2018年12月20日


本篇為翻譯麥肯錫公司於本月發佈的研究報告<消失的工作&誕生的工作:自動化時代下的職場轉型>

它總共有近二百頁的內容,故為了讓大學生及剛出社會的青年人,能夠透過國際屬一屬二的銀行作出的分析報告,讓你們準備好,未來的工作態貌。 惟哥是利用時間翻譯,故會以連載的方式,慢慢翻譯,請接受這點 XD

此報告共有六項子目錄與一項重點整理: 前言:研究重點發現整理      (沒看過點這) 1.職場自動化的影響          (沒看過點這)+(沒看過點這 Part 2) 2.科技發展&人力僱用的歷史教訓 3.新誕生的工作 4.對於工作技能與薪資的影響 5.各國未來的工作態貌:中國、德國、印度、日本、墨西哥、美國 6.人力僱用轉型之管理 7.政府、企業與個人的重心該放哪?

*本文開始 2.科技發展&人力僱用的歷史教訓: 對於科技進步的恐懼,早在1589就發生過。英格蘭的伊麗沙白I世就曾拒絕一個織衣機專利申請(由李威廉發明)。原因在於,她害怕這項專利,將對手工織品產業造成嚴重的影響。19世紀初,英法二國的紡織業工人,就曾在工廠內破壞自動紡紗器及印紗機,強烈表達對於引入"蒸汽機"的不滿。





過往的先進思想家(David Ricardo/Karl Marx/John Maynard Keynes),也曾提出關於科技進步,將對就業市場造成重大改變的評論。時間按快轉到 2017,人工智慧及機器人力學的進步,專家對此大躍進,則是提出更加嚴峻的撻伐。

歷史並不會重複自已(特別是現在的世代)。但透過研究歷史事件,這些發現,還是能夠提供我們寶貴的記錄。輔以嚴謹的邏輯推論,此報告導出未來可能的職場改變,供我們這群螞蟻工兵參考(沒看到這篇就等屎吧)。

歷史告訴我們,在科技進步的過程中,誕生的工作數量遠勝過於被淘汰的數量。它造就了更高的生產力、高標準的生活品質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(吃屎啦)。但這段路走來從未是四平八穩。例如,19世紀的工業革命,就讓英格蘭的勞工平均薪資,有如死水停滯近50年。直到該國政府通過一項重大社會福利政策後,才有改善。Charles Dickens就利用這段可怖的歷史,作為他小說的寫作材料(被淘汰的工人後的生活:慘到你不敢想像)。此外,歷史還告訴我們,惟有活絡的總體需求,加上經濟成長,才能刺激工作數量的上揚(幹廢話)。新科技的確能夠作到這點:提高生產力->降低商品價格->付員工高薪->將賺到的錢分給股民。而且這道公式是跨全球通用,新科技=工作數量上揚。

工業革命後,歐洲、美國和其它強權國家一同經歷了二次重大產業結構地震。 第一是將有人沒事幹,這群人會移動: 農業機械化的誕生對傳統農業及中下游相關企業,所造成的影響,就跟習大大看到是小英當選一樣,造成重大的整體影響(連飛彈都要提早發射)。一堆無所事事的農民魚貫般游進城市。以1880~1920的美國農業人力為例,40年之間的務農人口從58%掉到2.5%。或是看看礦產業、人力服務產業、製造產業等都讓很多人沒事幹,只好生小孩。

而這個人力需求下滑模式是跨全球通用的: 中國務農人力比從60%降到28% 墨西哥從52%滑到13% 日本自31%飛到3.5%

但不用緊張,其它新興產業的誕生,為這些過往的人帶來新的機會。 你需要緊張的是,這段歷史,完全不適用「人工智慧+機器人力學」帶來的改變。

下回續翻...

Google US:「曾氏職涯」 Or Hit US via https://e92702055.wixsite.com/aceresume
0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