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之前分享了一篇「進Google或Facebook的履歷怎麼準備?」


前陣子不久,也有機會面試 Google XD 我覺得自已" 現在" 有資格說出這句話: Yes, My Resume is Google Ready Shit.

PS: 雖然我在第二關被G掉,       對手比"現在的我"優秀。       Keep Grinding Till Yo Make It.


分享這篇不是為了自我吹牛或自high,畢竟我被G掉。主因是想讓也是文組畢的你,了解到我們一樣有機會進去 Google、Amazon、Facebook、MicroSoft (Big 4$)。


透過自已這幾次的面試或投resume取得正面消息 (Google、HP、Amazon),我發現,的確,要進面試關卡真的有Pattern,但這Pattern is some I hard earn it.

若有興趣,請多多關照曾氏就會發現喔 XD Or just drop me your quiz here

PS: 我周五要來去將來銀行面試,有機會再跟你分享!


See you when I see you.

299 次查看0 則留言

從小到大,我最討厭的就是背它媽的英文單字,煩屎了。

什麼「多益一千個必考單字」貴得要屎的教科書,買來打開第一頁就叫我背 "Abandon" (放棄)~ 教科書也放棄我是怎樣? 

時間快轉步入職場,系統廠的專業單字多到跟韓粉一樣不可思議。但為了五斗米,腰要折多彎我都 OK (陶淵明不好意思借一下你最出名的句子)。

過往,我們求學時的一百零一招就是「死背活背」上梁山。但此招僅適用於 "某些" 天生大腦海馬結構區塊相對活躍的學生。(海馬結構的意思為,它包括海馬齒狀回,位在大腦半球的底面中腦兩側,可見海馬回。海馬目前被認為是學習記憶遺忘的重要結構。) 

所以,為了保住高薪屎缺,我 Google 一堆對自已毫無用處的記憶訓練、書、影片等,花了時間與精力,也不見任何顯著的機巴成效 (成效的定義是因人而異,也許有人一下就會了,但不是我)。但奇蹟發生在一個超級普通的藍色星期一下班日,等捷運時,無意間發現這位女士,中間僅有約 30 秒的片段,解釋她如何克服背 Português 的單字。 PS,如果你以為英文單字很難背了,看看下面簡單的 Português 單字:

Aló  Bom dia!  Boa tarde!  Boa noite!  Olá!  Como está?  Muito bem.  Obrigado.  E você?  Há muito tempo não ver.  Como está a sua família?  Mais ou menos.  Muito obrigado.  É óptimo que o encontro aqui. 

回歸正傳,我驚訝到原來有這麼有效果的背單字方式(大腦運作的方式在這邊)。 如果你看完影片還是不清楚如何背英文單字,請來信拜訪我們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vejo você quando eu vejo você!

121 次查看0 則留言
作家相片曾氏職涯諮詢

二者之間的距離怎麼可能是"愛" XD;我覺得是"機運"。 去年三月看了一篇長篇論文「Talent VS Luck: the role of randomness in success and failure」。當時只是有趣翻來看看,然後過了一年再對照裡面的論點,只能說你媽的準~


資料來源: 義大利物理研究所長達24頁的英文研究調查。 https://arxiv.org/pdf/1802.07068.pdf 



首先,來看一下這位網路女神的分享: "大部分能力低落的經理人,都只在一家公司工作,而出色的經理人,工作過的公司超過三家。"



截自原文: 以二十位確有其人的總經理為例,他們全都屬於好奇心旺盛等級,但只有一半的人具備頂尖的能力;另外一半的能力評量結果墊底。一如附表顯示的,這兩類經理人不同之處,在於他們所得到機會的複雜度和廣度。 前十名的高階主管曾服務過較多家公司、接觸過更多樣的顧客、在海外工作或與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共事、處理較多種企業情境(新創公司、快速成長企業、併購、整併、縮減規模、改造組織等),並管理較多人員。 好奇心旺盛的人獲得這些經驗之後,就能發光發熱。如果沒有得到這些經驗,他們不是停滯,就是跳槽。



比對論文重點: 物質生活上的成功"取決"於個人特質,諸如: 天賦、智商、技巧、聰明才智、努力、意志力、幸勤工作或是冒險取勝嗎?!

本篇論文嘗試找出運氣在人的一生中,所扮演的關鍵角色。該論文將推翻所有你認為成功該有的能力,如努力、認真、打拼、吃苦耐勞、高學歷、人際關係、流利英語、大企業上班等,都比不上運氣推你一把。



才能 vs 機運 「隨機性」在成功與失敗中所扮演的角色

在西方高度競爭文化下的社會教條中,精英主議認為:「成功取決於個人特質,諸如: 天賦、智商、技巧、聰明才智、努力、意志力、幸勤工作或是冒險取勝。」當然有時我們也知曉,一個人某種程度上的運氣,也是造就他”物質生活成功”的因素之一。事實上,在你看某位成功人士的故事時,我們卻常常忽略外部因素對於成功的影響。



眾所皆知,智能在人口分佈圖中,即是以高斯分佈比例的方式呈現 – 即財富分佈與智商高低成正相對的關係。或者用”冪定律”來解釋貧富差距的現象 – 代表一小群的富人擁有大多數的財富;一大群人則活在貧窮線之下。而這種不平均的現象,我們發現當中有個未被發現的隱性因素,造就如此的分佈。



在本文中,我們根據一個代理人模型來嘗試解釋,”隨機”才是造就貧富差距的隱性因素。另外,也要指出,成功並未是靠”才能”所造就的 - 原因在於,從未有智商高超的個體,達到他們應該有的物質成就,反而是由另一群才智平庸,但相對幸運的人士,達到成功。



#感想 我快速掃完這篇論文的立馬心得是:「如何提高個人的隨機成功機會。」 若你有時間與錢錢,哥推這本「黑天鵝效應」,作者是Nassim Nicholas Taleb,在國外已是相當知名的隨機理論研究專家。


我們先來了解一下「隨機性」是什麼? 它是指極不可能發生,實際上卻又發生的事件。主要具有三大特性:

這個事件是個離群值(outlier),因為它出現在一般的期望範圍之外,過去的經驗讓人不相信其出現的可能。它會帶來極大的衝擊。儘管事件處於離群值,一旦發生,人會因為天性使然而作出某種解釋,讓這事件成為可解釋或可預測。


#關我屁事? 我拿台灣發票對獎一例來解釋: N年前,哥曾經連續六個月都中二百塊(其中一個月是二仟元)的開獎勝率。手法是我發現自已老是光顧同一間小七、同一間超商、同一間快餐店…等。我突然想到該作者說的隨機性效應。所以我改變購買習慣,我多走幾步,在同一區域內不同商家購買相同的商品。


結果是,我連中六元(後來就斷了習慣,因為太懶了)。同理,若以本論文中的研究中心論點來看,一個人的成功,也許是靠不同的嘗試、認識完全八杆子打不著的人、拜訪某個你根本想不到的國家、從事自已完全門外漢的工作等,你才能反轉成功機率(如果我還從事大學時期的翻譯工作打混過日子,現在的薪水應該還是月薪 LOL

137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